作为中国的五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境内的黄山以其独特的奇峰怪石、云海日出而闻名于世。黄山被誉为“中国的皇后山”,是中国传统文化名山之一,自古便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往观赏,成为中国的旅游胜地之一。在黄山可以感受到山水相融的美妙景致,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三山:黄山、庐山、雁荡山,三山的由来
1、远古传说为中华龙脉的三条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
2、神仙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因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从此以后海中三神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说、戏曲、笔记中经常出现,然而它是传说,不存在的;
3、后人为了延续三山五岳的美丽神话,就在五岳之外的名山中间选择新的三山,广为流传的三山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然而,另有一说为: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四川峨嵋山。现今大部分人提及的是第一种说法,因为峨眉山本身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一般不把它重复列为三山之一。
安徽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有“震旦国中第一奇山”之美称。是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
黄山代表景观有“五绝三瀑”,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李白等大诗人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景点传说
猴子观海:猴子观海也叫猴子望太平,猴子为何要望太平呢?这里面有个故事:原太平县城,叫仙源村,村中有一户叫赵德隆的书香人家。女儿名叫掌珠,生得聪明美丽。离仙源村不远的黄山北海深处有一个洞里,有个灵猴,在山中修炼了三千六百年,会三十六变。一天,灵猴见到掌珠生得俊俏,顿生爱慕之心。灵猴就变成一个白面书生,自称是黄山寨主孙广文的公子孙俊武,于傍晚来到赵家门前,以天色已晚为由,要求借宿一夜。赵家老夫妇见他长得俊秀,衣着华贵,斯文有礼,便信以为真,高兴地留他住宿,并设宴招待。酒饮三杯后,孙公子便向老夫妇陈述掌珠的爱慕之情,央求纳为婿,发誓侍奉二老颐养天年。老夫妇一听这甜言蜜语,心中非常喜悦。经与女儿商量,掌珠对才貌双全的孙公子也早八分欢喜。次日一早,老夫妇回了孙公子的话。孙公子听了欢喜若狂,差点露了原形。灵猴回洞,思念掌珠心切,急忙把大小猴子都变成人,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去仙源赵家迎亲。掌珠被抬到洞府,只见陈设富丽,宾客满座。夜深宴席散,孙公子被宾客拥入了洞房。一觉醒来,掌珠发现孙公子长了一身绒毛,大吃一惊。原来,孙公子酒醉,现出了猴子的原形。掌珠非常恼恨,乘灵猴烂醉熟睡之机,向外逃走,直奔家中。灵猴酒醒后,知道自己露出了原形,惊逃了掌珠,便喝令众猴出洞寻找,追到山下芙蓉岭,也不见新娘的影子。灵猴自从失去了掌珠,朝思暮想,但又没有妙法可想,只得每天攀上洞后的悬岩,坐在石上,朝着东北方向的太平县仙源村呆呆地望着。年深月久,便变成了黄山如今这一石景。
黄山飞来石
宋代有位叫单福的石匠,想在家门口修建一座桥,可惜没有帮手,只有一位叫小姣的女子。 小姣和单福修了好久可是还没有修成,小姣便在河边立了块牌子,上面写着“捐身修桥”,一位瘸子将这这座桥要用的石头运了过来,这位瘸子是八仙中的铁拐李,铁拐李又运来了一块硕大的石头,只听下面的单福说:“石头够了。”铁拐李就驾着这个石头到处游荡,游荡到黄山,在此定居。 小姣是个讲信用的人,她到处打听那位神仙的下落,一只癞蛤蟆蹦着过来说:“你在找谁啊?”“我在找一位叫做铁拐李的神仙。”“铁拐李,他早就和其他七位神仙去了蓬莱,打败了东海龙王,不知去哪了。”一听到铁拐李不知去向,小姣整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单福看了很是着急,便到处张贴启事,铁拐李看到启事后,变成了一个天鹅,飞到了小姣面前,告诉她:“啊,铁拐李现在在黄山,你快去找他吧。”小姣一听,马上启程去黄山。 去黄山路途遥远,马都嫌累了,在路上歇着不动了,小姣只好把这匹马卖了,买了匹驴,骑在路上,结果到贵州(黔)这个地方的时候,驴又被老虎吃了,小姣只好走路,不知走了多少天,走到了黄河的一条枝江,旁边就是安徽,小姣学着她爸爸那样,搭好了一座桥,通向了黄山。 黄山十分峻峭,在山脉中,小姣只好用手和脚爬行着来走,有时脚和手都鲜血直流,可是小姣她决不放弃。 终于,铁拐李看不下去了,他变成一只麻雀,给小姣带路,一直走到了他的家里,小姣和铁拐李结成夫妻,十分幸福的住在黄山。
刘海戏金蟾
刘海戏金蟾:黄山温泉景区过三叠泉,可看见一块岩石上似坐着一个石人,下面有一巨型石蛙,两石构成一景,名为“刘海戏金蟾”。
传说,刘海是淮北蒙城人,一天正从井里汲水浇菜,忽然从井里跳出一只青蛙,伏在他脚下流泪。他在惊骇不解时,见到后面跟着蹿出一条青蛇,向青蛙射去。他心里立即明白,便急忙抄起扁担,狠狠一下,打死了青蛇。这时,青蛙破涕为笑,一下变成了一只金娃。刘海见了非常喜爱,就和金娃戏耍起来。猛的金光一闪,金娃又变成一个苗条美丽的姑娘,亲热喊着:“刘海哥”!刘海又惊又喜,急忙打听起金蟾姑娘的身世来。原来金蟾姑娘本是王母娘娘玉池里的一只金蟾,她因一次私自出来玩耍,被打下凡间,坠入水并受苦,并派一条青龙看管。
这天金蟾出来,被青龙发觉,要对它进行惩罚,幸亏刘海打死青龙救了她。刘海听了,很同情金蟾。当天,刘海和金蟾结为夫妻。为了与天庭对抗,他俩来到黄山寻找八仙救助。八仙中的何仙姑是刘海的同乡邻居,救刘海心切,便领着七位师兄,在黄山的上空击败了天兵天将,救了他二人的性命。从此,这个故事便在黄山留下了一个美景:刘海戏金蟾。
郑公钓矶
郑公钓矶相传为元代高士郑玉垂钓处。郑公钓矶位于温泉景区汤泉左侧溪畔,实为一巨石,长方形,依溪而立。郑玉,字子美,号师山,元代歙县郑村人。弃举于业,博究六经,教学乡里,门人甚众。朝廷授以翰林侍制、奏议大夫之职,他看破官场恶浊,以身体有病托辞不受。朱元璋起兵抗元,郑玉自恃清高,不参与政事,潜心于黄山、白岳之间,以写诗著文为乐事。曾载书入黄山祥符寺苦读,讲学之余,常竹冠野服,一童抱琴,一侍持纶,倘佯山水间。其性高洁,清淡飘逸,为世人所重。著有《师山集》、《周易纂注》、《春秋经传阙疑》等书,在黄山留下不少石刻题记和赞誉诗篇。
朱元璋攻下徽州府,有人罗织罪名隐害郑玉、他的学生鲍深听说后,一面让自己的儿子代其入狱,一面通知郑公逃脱。郑玉于心不忍,挺身就擒,视死如归。当明军要处死他时,他穿戴整齐,从容自缢而死,以全节义。清歙人张廷净有诗凭吊:“片石铭垂钓,遗踪缅郑公;官徒传侍制,身自托渔翁;襟怀千古上,事业一竿中;篆留高风迹,靖国仰忠魂。”后人对郑玉的怀念,主要缘于他品德的高尚。钓矶有石板引桥可登其顶,矶上刻有“黄山仙境”四字。今人有诗赞其石曰:“如楼巨石近汤池,子美当年作钓矶。风雨沧桑经几度,年年春色人新诗。”
金鸡叫天门
半山寺前仰观天都峰腰老人峰上,有一石如雄鸡,头朝天门坎,振翅欲啼。半山寺路侧岩壁上,刻有“空中闻天鸡”五字。这块巧石还伴有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古时候,黄山紫云岩下的小溪两岸,居住着银妹和金哥两户贫苦人家。金哥与银妹天天结伴上山挖药采茶。天长日久,两人难舍难分。一天,双双来到小溪边,金哥吹起了竹笛,银妹唱起了山歌。不料这日天上的玉皇大帝也在游览黄山,听到银妹那百灵鸟般的歌声,便心想娶她做妃子。金哥和银妹分手回到家后,玉帝派的天兵天将就来到银妹家,告诉银妹说,玉帝要娶她为妃,银妹死也不从。第二天,银妹和全哥刚要成亲,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天兵天将降到屋中,抢了银妹就走。金哥追到老人峰上,已不见银妹踪影,便对着天门喊叫银妹的名字,连叫七七四十九天,突然一阵风雨过后,金哥变成了一只大金鸡,抬头高叫,声音直冲九霄。那悲苦凄厉的叫声,震塌了天门,只剩下一边门坎,就成了如今看到的“天门坎”。那金鸡也随着化成了一块巧石,终日朝着银妹走过的天门。这就是如今看到的那高大的金鸡永远望着天门坎的奇景。今人有诗赞曰:“天外飞来翅未收,峰前玉立几千秋。雄姿不怕风和雨,日对天门叫不休。”
虎头岩
虎头岩又名“山君岩”,位于温泉至汤岭关路旁,在“丹井”附近。此岩“负山而立,昂首作咆哮之状”,因形似虎头,故名。此岩虽仅粗具虎头之形,但怒目张口吞人之态,威气逼人。岩下有石凳可坐,奇景天然,令人百看不厌。岩上镌有“虎头岩”三字,为南宋时歙人罗愿所书。
传说,从前黄山有个凶恶的财主,农民都叫他“山狼虫”。他的青年佃户大山,救了一只被山狼虫追杀受伤的老虎。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这老虎在大雪封门,大山家断了柴米的年关,给大山衔来了一个姑娘、一袋米和一只猪腿。这姑娘是被山狼虫抢去逼婚逃命的,已无家可归,便与大山成了亲。山狼虫知道了,急忙带着爪牙去找大山算帐。那只老虎又来领着大山夫妇上山藏了起来。自己蹲伏在“丹井”附近,张着大嘴,将追上来的山狼虫和他的爪牙叼的叼了,吞的吞了。
仙人晒靴和仙人晒鞋
排云亭前右侧,有二石如一双鞋,整齐地放在小峰台上,似在晾晒,故名:“仙人晒鞋”和“仙人晒靴”,共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黄山左数峰的仙都观住着老道道玄和徒弟太清,松林峰上的紫霞宫里住着道姑炼玉和徒儿妙真。两座道宫中间隔着一道鸿沟——西海峡谷,加上道规森严,他们老死不相往。一年冬天,山中大雪,仙都观里断了火种,道玄只得叫太清到紫霞宫里去借火种。当太清到紫霞宫里,就见到妙真,两人一见如故,谈起话,非常亲热。从此,两人每天打柴、担水,便到一起谈心,渐渐地,砍的柴就少了,担的水也少了。这样,事情不久都被双方师父发现,他俩都受到师父的严厉斥责。还规定今后打柴、担水,以两峰交界的沟涧为界,越界了,就用道鞭、神杖打杀。此后两人在一起说话就很困难了。一次,趁双方师父都下了山,便偷偷见面,并商定今后:太清在山门前晒靴,妙真晒鞋幽会。一天,两人正甜蜜幽会,不料双方师父突然回,事情败露,他俩将要受到严厉惩罚。他俩想来想去,最后横下了一条心:“生不能在一起,就死在一起吧!”两人携起手纵身一跃,跳进了波浪滔天的云海。太清晒的靴子和妙真晒的一双鞋子都没有得及收,日子久了,都变成了石靴、石鞋,就是如今黄山的“仙人晒靴”和“仙人晒鞋”。
夫子山
关于夫子山的来历,流传着一段传说故事,相传明代理学家朱熹曾到此,后人为纪念朱老夫子,遂改称之为夫子山,黄山东北、与轩辕峰相对的夫子峰,原先名为父子山,后改为夫子山,最后才叫夫子峰。说来却有一段神话故事。
说很早以前,杭州城内有个姓肖的富商,唯一的儿子得了个不烧不冷不吃不喝只是闷头睡的怪病,遍请名医,均皆无效。肖员外只得悬高赏求医:“治愈小儿病者,愿以家财一半为酬。”一日,来了个年届七十、头披白纱,身穿白衣的老媪,揭贴上门。员外开始不信,老媪笑道:“让老身看看如何!不要分文。”员外见她通身整洁,就领到儿子房中。老媪坐下细细把了一会脉,说也奇怪,他儿子竟睁开眼坐了起来。老媪又轻轻对他说了些什么,孩子竟然全好了,下床吵着要饭吃。员外喜得什么似的,连忙一改先前态度,待老媪如上宾,挽留多住几日,以见儿子康复情况;同时要实现诺言,分一半财产。老媪微笑道:“你小儿病已经痊愈,永不再发。我和他有缘份,你只要多多积德行善、广施善事,你的诺言我就心领了。”员外觉得应该一诺千金,岂可食言。老媪笑道:“如你真有这个诚意,以后可到西方黑多山找我。”说罢隐身而去。员外这才知道仙人搭救,连忙跪地叩拜。光阴似箭,一晃几年,儿子渐渐长大知事,常常念叨老媪医术,要追随她学医济世。员外见儿子存此大愿,想起老媪说与他有缘份,自己也觉得广有浮财没大意思,于是把预定作医酬的一半家财散开救了穷人,另一半折为盘费,陪儿子去找那老媪仙人去。于是,依照老媪的指点,往西方找黑多山。一路打听黑多山,都无人知道,后经一个道人破解,原来就是后来改为黄山的黟山。
父子二人到黄山后,晓行夜宿,访问一位戴白纱穿白衣善治疑难杂症的七旬老母,都说不曾听说。父子二人并不灰心。一日来到轩辕峰下,只见一座茅屋,门口挂一条白毛巾,父子二人肚饿力乏,正好买点饭食。进屋一看,只见桌上饭菜热气腾腾;靠墙一张宽床,两只枕头,却不见主人。父子二人累饿已极,吃了睡了再说,然后算钱,也顾不得什么礼节体面了。吃饱以后,有了精神,肖员外好像悟到了什么,这饭菜、床铺好像是谁给特意安排的;山里无风,那门口的白毛巾却朝一个方向飘动,莫非就是老媪仙人在指点?叫儿子早早安歇,养好身体精神,明早起来赶路。第二天早上醒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父子二人饱餐一顿,然后拜了四方,感谢款待的恩德。
说也奇怪,父子二人开门走出来,见那挂着的白毛巾向前飘着走了,父子二人便紧紧跟着白毛巾,走着走着,前面有几十丈高的悬崖石壁挡住去路,但见白毛巾悠悠向右飘去。这时,大石壁化成一只特大乌龟,张开一张大红嘴要咬他们,父子二人吓得连滚带爬。实在无法再跑了,就跪地大喊:“老妈妈,您在哪?救救我们吧!”喊声刚停,乌龟没了,高山变得十分秀丽。对面山顶出现了一个光环,光环中,现出头戴白纱巾,身穿白布袍,手托白净瓶的观音老母,原来就是给儿子治病的老媪。富翁心想:“此行吃尽苦头,总没白来,我儿是观音大士救了命,我们就随观音大士普渡众生去吧。”此念一出,观音菩萨手执柳枝洒净水,念:“随我来吧。” 父子二人立时变成朝轩辕峰微倾的一高一低两座山峰,后人呼为“父子峰”。峰下曾建太白书院,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在此开坛讲学,故又改叫“夫子峰”。对面轩辕峰上有神仙洞,供奉观音菩萨。洞下在唐代天宝六年(747)建有“福固寺”,供奉观音为主座,香火极盛,最多时一天之内有两千香客,徽宁池三府的信士弟子都来敬香。现今已废弃。
以上就是中国的黄山——三山五岳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中国的黄山——三山五岳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