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史称“春秋时期”,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对于渭南市来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西周和初秋时期,该地区就存在多个诸侯国。那么,问题来了,春秋的5个小国,均位于今渭南市一带,你都知道吗?
一、韩国
首先,大家都知道,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但是,在战国韩国之前,西周历史上就已经有韩国这个诸侯国了。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韩国(西周初年―前757年),西周至春秋初期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始封君主是周武王之子,疆域在今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和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一带。
周平王十四年(前757年),韩国被晋国所灭。对此,在笔者看来,韩国灭亡的时候,周平王东迁洛邑,还需要依靠晋国等大国。所以,对于晋国消灭韩国的行为,周王室也只是睁一眼闭一眼。韩国灭亡后,宗室后人韩万来到了晋国,因为辅佐晋武公有功,得以获得了封地,从而成为晋国卿大夫之一的韩氏。至于韩万的后人,则最终和魏国、赵国三家分晋,建立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从这一角度来看,战国时期的韩国,和西周、春秋初期的韩国,呈现出一脉相承的关系。
二、芮国
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芮国,是西周、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消灭商朝,建立西周之后,将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位置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一带。此外,经过考古发现,在今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一带和韩城市一带,都有芮国墓地。换而言之,这意味着芮国的疆域范围主要在今渭南市一带。
周成王时期,芮国的君主曾在周王室担任司徒的官职。春秋时期,秦穆公灭亡了芮国。《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二十年(即公元前640年)灭芮国。而《路史》记录了秦穆公二年(即公元前658年)灭芮国的说法。芮国灭亡后,芮国君主宗室以国为氏。
《左传·桓公三年》中记载:“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左传》疏引《世本》:“芮、魏皆姬姓。”当时芮伯姬万的母亲将其逐走,姬万便出奔到同姓的魏国。‘’《左传·桓四年》中记载:“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杜注,“三年,芮伯出居魏,芮更立君。秦为芮所败,故以芮伯归,将欲纳之。”
同年,“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水经注·河水》引《纪年》中记载:“晋武公八年(公元前七0八年即鲁桓公四年),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路史·国名纪》中记载:“桓王十二年冬(即桓四年),王师、秦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
三、莘国
在先秦时期,存在两个莘国。一方面,有莘,亦称有辛。商汤娶有莘氏之女,即其国,在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带。
另一方面,有莘,姒姓。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东南,周文王妃太姒即此国之女。太姒,生卒年不详,有莘国(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东南)人,姒姓,周文王的正妃,周武王之母。太姒天生姝丽,聪明淑贤,分忧国事,严教子女,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爱和臣下敬重,被人们尊称为“文母”,在《诗经》和《列女传》中都有对太姒的赞美。
大约在春秋初期,莘国灭亡,疆域也被秦国占据。
四、彤国
彤国,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一带。因为彤国是个小国,历史上也可能没什么特殊表现,因而他的具体情况,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留传至今的史册,记录很少。从《尚书·顾命》《通志·氏族略》《路史》等古代典籍中,我们得到的资料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封他的一个儿子(或说为其同宗子孙)于彤,建立彤国,称为彤伯。
周成王去世前,召彤伯等几名大臣和诸侯国国君到病榻前,命立太子钊。次日,周成王去世,由钊继位,即周康王。这就是彤国、彤伯在历史典籍中的仅有记载。大约在春秋初期,彤国被秦国消灭,疆域也被秦国所占据。
五、梁国
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周宣王七年(前821年),秦庄公率兄弟五人奉周宣王之命,在周朝七千兵马的帮助下,终于击败西戎。在此背景下,周宣王封秦庄公为西陲大夫,并将以前大骆在犬丘(今甘肃省天水市礼县境内)的居地也封给他。周宣王又封秦仲少子嬴康(后改名:嬴庆)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芝川镇附近),建立了梁国,史称“东梁”。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梁国和秦国,可以称之为兄弟之国,也即他们都是嬴姓诸侯国。
周平王姬宜臼东迁后,再次赐封嬴康为梁伯,建立了“少梁国”。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梁国和秦国一样,都成为伯爵诸侯国。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下,伯爵是一个中等的爵位。对于梁国来说,最后一位君主经常在封邑内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搞得百姓怨声载道,痛苦不堪。
于是,到了公元前640年,秦穆公派兵灭亡梁国,占领河西地区。自此之后,该地区成为了秦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魏国夺取了少梁地区,并和秦国爆发了少梁之战。综上,在春秋时期,今陕西省渭南市一带除了秦国这个大国,还有多个小国。当然,对于这些小国的疆域,最终都被秦国占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