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原子弹下无冤魂”,意为使用原子弹后所造成的瞬间毁灭让人无法感受到痛苦和恐惧,所以没有痛苦的灵魂会留在原子弹爆炸的现场。这种说法或许是由于原子弹爆炸的瞬间性和强大威力所导致的。在那一瞬间,所有的痛苦和悲伤都被消灭,只留下一片死寂。然而,无论如何,原子弹都是毁灭性的武器,其使用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
很多人都没发现,近些年人们的政治坐标有些细分的新倾向。
比方说英国在左右之外新出现了一个脱欧和反脱欧,这个坐标系没法套用任何旧模型——如果你说这是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分野,那么你就必须注意到,民族主义者有民族主义的脱欧/反脱欧理由,国际主义者也有国际主义者的。
也就是说,在民族主义/国际主义者内部,脱欧与否也是分裂的。
这个东西其实一直都有,但是一直都不大明显:台湾有左毒左统,也有右毒右统,现在只是在更大的样本下被我们观测到了。
“原子弹下有没有冤魂”,其实就是日本的脱欧和反脱欧。
很久以前我们就发现,日本反思战争的左翼文艺作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村上纪香的《龙long》,作为日本平民的代言人对抗军部的坏人,一如盟军敢死队系列把西西里黑手党给盟军带路的场面暗指纳粹只是一小撮一样。
那么原子弹显然是“超出应有的惩罚”,因为主要受害者并不是坏人,类似于警察强攻杀人质。
这个思路在后来的冷战里达到了巅峰:《风之谷》系列认为,美苏都是坏人,日本是受害者,浑然不觉日本是依靠什么发展起来的。
这里最值得玩味的事情是,追求长生的坏国王反而在最后一刻获得了人性的光辉,国王是谁呢?
另一种思路就是小林正树的《人间的条件》和山本萨夫的《战争与人》,前者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上下齐心,孤独的主角历经荒诞。后者非常直白的把日本民间和军部的关系——有斗争但更多是合作表现了出来。
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原子弹就是天降正义。
木下惠介的《陆军》和黑泽明的《野 良犬》介于两者之间,取巧的只谈了战争对人本身的迫害,变成了一个人道主义故事。
可怜河边无定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日本共产党是对钓鱼岛问题最激进的政党之一,对他们来说,首先需要被考虑的是日本人民的利益。
那么脱欧的故事也就清晰明了起来:虽然科尔宾多次抨击欧盟是新自由主义大本营(因为它建立在德法依靠申根掠夺东/南欧的人力资源,并依靠统一货币占领其市场之上,弱国的货币不自由让他们不能贬值以利于制造业出口),但最终他的选择是留在欧洲或一篮子协议下的假脱欧。
很难说这种思路的正确与否,只能说在其位谋其政,你如果不顾及自身利益反而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
这可能就是无产阶级永远不能联合,工人回到祖国为君主和资本家打一场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在两害取其轻中,本国被摧毁导致的求剥削而不得比起被剥削更糟糕。而帝国强大,哪怕分配不均,蛋糕做大也能让底层吃的更多。
孰轻孰重,用脚投票。
题外话:当然,日本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国家,昭和男儿之后就是平成废宅,被我列为21世纪三大哲学宣言之一的日本肥宅语录是这样的:让我为之去死的国家还是灭亡掉好了。
这难道不是最正确的态度吗?帝国获胜,躺着喝汤。帝国失败,自己也不是那个炮灰——这完全可以延展到生育/消费的鸡贼策略上,鼓励富人多生多消费而反对赤贫负债。
以上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原子弹下无冤魂”?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为什么有人说“原子弹下无冤魂”?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