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节日被用来表达对老年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被人们尊重和祭祀。按照习俗,人们在这一天会登高、祭拜祖先、喝菊花酒、佩戴茱萸等,以祈福延年益寿。此外,重阳节也是亲友团聚的日子,家人们会相约出游、登山,共同欢度这个传统的节日。重阳节的习俗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尊老敬老的重视,也将传统的美德代代传承。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在这一天,人们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相传这个风俗始于东汉时期。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固定规定,一般是登高山或高塔。此外,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作方法没有固定规定,比较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人们会用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这是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现在的重阳糕仍然没有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重阳节正值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更接近陶渊明的生活。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民间还将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也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上,或作香袋将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重阳节佩茱萸的习俗在晋代葛洪的《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以“解除凶秽,招来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的。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一些独特的过节形式。例如在陕北地区,重阳节是正式收割的季节。人们在晚上登山赏月、品尝荞面熬羊肉等活动后,还会摘几朵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避邪。福建莆仙地区则有蒸九层的重阳米果的习俗。这种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状,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被视为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此外,一些地方的群众也会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由于莆仙沿海地区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们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以上就是重阳节习俗了解一下?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重阳节习俗了解一下?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