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三国是个群雄并立的年代,能在这个纷扰的乱世称霸一方的皆是有勇有谋之辈。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三国之蜀国的建立者刘备“欲擒故纵谋徐州”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欲擒故纵”。此计最早表达在《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后人将其整理收纳进《三十六计》,原文是:“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通俗点将就是:逼的敌人太紧,对方就会回师反扑。如果让敌军逃跑,就可以消减其气势。追击敌人,只需紧随其后而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其体力,瓦解其斗志,待其溃散时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这是《周易》需卦卦辞“需,有孚,光享贞吉... ...”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想当初,刘备受北海孔融之约,兴兵去救陶谦时,暗中自忖道:“陶谦本来是向孔融求救的,可孔融却激我前往。我既然带兵而来,就已设法谋利。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我再也不会干了。”兵至徐州城外,刘备率大将张飞杀透重围来到徐州城下,俨然以三路兵马总代表的身份出现,欲入城与陶谦共议破曹之策。徐州太守陶谦见刘备破重围至城下,急令人开门放入,并设宴款待。席间,陶谦取出徐州的牌印对刘备说:“如今天下大乱,五纲不振。公乃汉室宗亲,正宜匡扶社稷。老夫已年迈,情愿把徐州让给您,切勿推辞。”
刘备心想,我若得了徐州,便可独霸一方,当然要比在平原强得多。现在我是代表救兵来议破敌之计的,若就此接了徐州,青州田楷、北海孔融必说我不义,纵然得了徐州,今后我如何在此立足?况且难保陶谦不是在试探。
想到这里,刘备便推辞说:“备虽汉室苗裔,功微德薄,现为平原相还怕不称职呢,又怎敢望徐州?今我带兵来此,莫非是疑我有依势吞并之意?”陶谦说:“玄德多虑了,我这可是真心实意啊!”
刘备说:“公虽是实情,可天下人会怎么看我刘备?倘若如此,我这不是重演袁绍图取冀州的故计了吗?此印备断不能受。”
陶谦见刘备执意不纳,便收起牌印,商议破曹之策。
当城外曹操因老巢被吕布所袭,不得已撤兵回援后,陶谦把城外前来救援的田楷、孔融都请到徐州城内。晏毕,陶谦当众说:“老夫年迈,儿子不才,不堪国家重任。刘公乃汉室之胄,德广才高,可领徐州,老夫甘愿乞闲养病。”陶谦说完这话,心想,这回刘备该同意了吧,我当众让印给他,可洗去他不义之嫌。
刘备见孔融等人在侧,心想,这次来徐州,是孔融约我而来,我若取了徐州,孔融往哪里摆?于是开口道:“孔文举令备来徐州,是为义而至,今若无端据之,于理不通啊!”
陶谦是个实诚人,哪里能揣摩透刘备的心思,只是一个劲的让。刘备佯推诿说:“公既有意隐退,为何不把徐州让给袁术?他是四世三公之裔,兵据寿春,离徐州又近。”
孔融一旁见状,插话说:“袁公路乃冢中枯骨,何足挂齿。今日陶谦既然让周给你,是天赐之良机,如若不取,恐日后悔也。”田楷在侧一言未发,心中却把各自的用意看了个清楚。陶谦让徐州是真情,刘备不纳徐州则是假意,孔融插话则是眼热刘备的好机缘。刘备若真的无意占据徐州,为何建议让给袁术而不是建议让给在座的孔融及我呢?
这时,关羽、张飞也极力的劝刘备提领徐州,刘备又强调说:“吾无端取此州,你们这时要陷我于不义啊!”
孔融见刘备一直未开口建议将徐州让给他,也明白了刘备的心思,只好与田楷带兵而回。刘备应陶谦之约,在徐州城外的小沛屯驻兵马。
不久,陶谦病重,把刘备从小沛请来说:“老夫病已垂危,朝夕不保。望明公可怜汉室城池,接纳徐州牌印。”
刘备心想,我之所以不带兵回平原,而是暂居小沛,为的就是今天,这样我带领徐州就可以名正言顺了。想到这里,他未急着答应,而是追问了一句:“公有二子,何不把基业传给他们?”
陶谦说:“吾有二子。长子商,次子应,其才皆不堪任。我死之后,望公常常教诲他们,切不可委以任何州事。”说罢,以手指心而亡。
刘备见见徐州之任非他莫属,又向州中官吏谦辞一番,诸吏知陶谦临终之际将徐州托付给刘备,也无话可说,一致拥立刘备领州事。这时,刘备才答应下来。
刘备这招欲擒故纵,用的实在是妙,不仅保全了自己多年来经营的忠义之名,而且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徐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是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争先恐后,却往往因考虑欠周而导致功亏一篑。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刘备,天大的好处面前也能保持理性,思而后动,最终将成功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