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衰败,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万历十五年,发生了许多不起眼的小事,但如果我们把这些小事放到更大的时空里,就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大明王朝早已经陷入到困境当中,整个社会濒临崩溃。更耐人寻味的是,导致这种困境的根源并非明朝所特有的,也没有随着明朝的灭亡而消失。
那么,导致大明王朝崩溃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明朝衰败到底该不该怪万历皇帝?这位皇帝在其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好学生万历与严师张居正
其实万历皇帝在位初期,可谓是勤于政事、大有作为。且他在位的时候,还曾先后在明朝的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了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万历三大征”。而万历皇帝在“三大征”中扮演着幕后指挥的角色,因此有人评价说,万历皇帝立下了“唐宋以来一大伟绩”。然而,万历皇帝在执政十四年后,却开始懒政怠政。据《明史钞略》记载,万历二十一年,皇帝召见大臣王锡爵,结果王锡爵流泪不止:“今日见了皇上,不知再见何时?”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原本雄心勃勃的帝王,变得如此懒政怠政呢?或许,在他登基的那天开始,祸根就早已深深种下。
很多人以为,天底下最爽的事莫过于做皇帝了。作为一个帝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皇帝肯定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拥有近乎无限的权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此,很多人最大的梦想,恐怕就是回到古代当皇帝,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吧。
但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从万历皇帝的故事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做皇帝难,做好皇帝更难!在古代,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明君,那你不仅要勤于朝政,时刻关心着你的江山和子民,还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掣肘。
万历皇帝登基时只有九岁,显然,一个九岁的孩子是不可能独自治理江山的,于是,按照万历他爹隆庆皇帝临终前的安排,由高拱、张居正和高仪这三位内阁大学士,共同辅佐年幼的小皇帝处理朝政。而后,在张居正的权谋之下,高拱和高仪很快就被排挤走,辅佐万历皇帝的顾命大臣只剩下了张居正一个人。
对于年幼的万历皇帝来说,张居正可谓是一位博学而严厉的老师。
10岁那年,万历迷上了书法,而且他写的字确实很像那么回事。有一次,万历请张居正和其他几位大学士一起来评点自己的书法,并当场御笔亲书了几幅大字,分送给在场的各位大学士。
按理说,此时皇帝年龄还小,就算有点小小的爱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张居正却严厉地对万历说:“皇上,书法这东西终究只是上不得台面的小把戏,你可不能在这上面花费精力啊。你知道吗?陈后主、隋炀帝、宋徽宗这帮败家皇帝,就是因为成天喜欢写字画画,结果把自己的大好江山给断送了!”听了张居正这番训斥,万历皇帝只好灰溜溜地去读经史,从此再也不敢提起书法这码事。
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万历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严格管束之下,无论是宫廷的吃穿用度,还是大臣的升迁罢黜,万历皇帝所作出的每一项决定,背后都有张居正的影子。不过就在万历二十岁那年,张居正久劳成疾,离开了人世。万历皇帝在悲痛之余,心底却又隐隐有些兴奋:
既然现在彻底没有了张先生的拘束,我作为天老大我老二的皇帝,是不是就可以为所欲为呢?
万历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的漫长战争
可惜事与愿违。很快,万历皇帝就沮丧地发现,虽然首辅张居正已经死了,但自己还是无法做到大权独揽、随心所欲,因为在自己的对面,还站着文官集团!
黄仁宇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明代的礼仪,比如上朝时,万历皇帝必须戴着一顶缀有十二串珍珠的冕,这个东西虽然漂亮,可戴起来却很不舒服,就像头上顶着一块瓦片一样。然而这是必须的,因为它象征着皇权。于是,万历皇帝要把绝大部分的精力,用在维持皇家礼仪上,而剩下的一小部分精力,还要处理官员们无休止的争议,实在不堪重负。
就这样,万历皇帝渐渐觉得,自己这个天子当得实在憋屈,文官们的眼睛成天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多穿了一件貂皮大衣、多吃了几道山珍海味,甚至就连自己更宠爱哪个妃子,都会被这群文官们批评一顿,而且他们还美其名曰:“这都是为了皇上您的大明江山好啊。”
原本想卷起袖子大干一场的万历皇帝悲哀地发现,自己只是一架机器上的小小零件,只能重复那些早已规定好的动作,一旦想要自作主张,这架机器上的其他零件就会集体罢工抗议。
后来,万历皇帝和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终于激化到无法调和的地步,这就是万历朝的立储之争。
公元1586年,也就是万历十四年。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后来被李自成下锅煮成“福禄汤”的福王朱常洵。但在此之前,万历皇帝早就有皇长子朱常洛。按照明朝的规矩,皇太子必须是嫡长子,但为了讨好郑贵妃,万历想改立朱常洵为太子。这一举动立即遭到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即使万历摆出皇帝的威严,多次颁布诏令,也无济于事。
这就怪了,皇帝下圣旨,难道大臣们还敢抗旨吗?
别的朝代不好说,但至少在明朝,大臣们真得敢顶撞皇帝。因为文官集团所代表的,是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礼教思想,也代表着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来,定下的立国根基。
此时的大明王朝,国家机器臃肿庞杂,社会结构彻底僵化,因此,代表着“礼仪”与“道德”的文官集团,才是实际掌握国家权力的团体,即便万历贵为天子,也无力与之抗衡。
不上朝的皇帝,升不了官的大臣,所有人都是输家
不过,万历皇帝也不是吃素的,被激怒的他,为了表达自己对文官集团的不满,竟然采取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对抗方式,从此之后,他就一直躲在深宫之中,再也不过问政事。这一躲就是二十多年,创下皇帝不理朝政的最长记录。
明朝的实际权力已经被文官集团所掌握,那么,皇帝上朝与否,对文官们有实际影响吗?还真的有!
不管怎么说,万历皇帝毕竟是帝国的一把手,掌握着最核心的人事大权。这就是说,只要他不签字批准,官员们是无法升迁的。这下可好,现有的官员退休之后,万历皇帝也不派人替补,结果大批高级职位空在那里,而下面的文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但却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还有一些官员年纪大了想退休,结果找不到皇帝,没办法递交辞职报告,最后干脆自己打包回家。朝廷政务荒废到这种程度,简直是一出闹剧!
总结
虽然在万历皇帝怠工的二十多年里,大明王朝这架马车依旧按照惯常的秩序缓缓运行,明朝百姓的生活似乎也并没有受到这位奇葩皇帝的影响。但就在不知不觉中,有些东西正在发生改变。表面上看似稳固的大明江山,内里却像被白蚁蛀空的房屋一样,随时都会面临樯倾楫摧的巨大危机。
很多人认为,万历皇帝应该对明朝的灭亡负主要责任,正是他的懒政怠政,才导致如日中天的大明王朝迅速走向了灭亡。但事实真是这样吗?作为皇帝,万历一辈子都被圈禁在北京城,就连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都不行,这恰恰反映了皇权的弱化:看似皇帝一手遮天,大权独揽。可说到底,他只不过是个可怜的牵线木偶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