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科技的日益发展,小米生态链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产品生产商,为人们带来了更多便捷与智能化的生活方式。然而,我们或许并不完全了解小米生态链的真正含义与背后的故事。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解密小米生态链,深入剖析其发展历程、核心产品与业务模式,以期为读者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小米生态链业务模式解读赵桐,吴越舟
小米生态链模式是雷军决策层的独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这一模式还在演绎中,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两个点六个字:方向感,探索力。方向感就是指在这个时代更迭,不确定与乱象丛生的市场生态下,如何才能把控战略方向哪?方向把控需要战略基因,预见性,直觉性,需要在充满迷雾的黑暗中洞察出遥远处微光的方向,这体现了雷军团队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直觉与预判,从PC网到移动网,最终指向物联网,从人与人到人与物的连接,最终指向万物相连与万心相印的物联网(IOT)时代,站在产业演进的宏观高度上看,小米的方向感具有战略性,穿透性与前瞻性。
其次是探索力,探索就是创新,必须承受着无休止的非议、误解与责难,需要胸怀、格局与心理韧性,小米的生态链模式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是在坚定的战略信仰下,不畏艰险,不惧诽谤,不断试错,持续纠偏的的痛苦探索过程,这其中的坎坷与艰难恐怕只有小米最核心决策者才心知肚明,但对于下一步可能的结果没有人能说清楚,但他们坚信,要想挺进物联网时代,小米必须在产品技术和用户心智两个未知世界中,持续投入,谨慎拿捏,逐渐聚焦与把控住用户的想象结构与诉求节奏,从效率与价值两个维度的切换中创造用户“惊喜”,实现高速增长,小米表面上所呈现的可能是眼花缭乱的‘偏执‘’“轻浮”甚至有点极端的创变”风情”,但支撑这种表象与“假象”却是其内心深处厚重的战略定力。
一、小米生态链的核心密码
讨论与探索小米生态链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今天,我们想用独特的视角来解读这一模式的商业基因。这一模式体现了“点、线、面”三种基因的“三极”,点基因是“极致工匠精品”,线基因是“极端协同共振”,面基因是“极度收放赋能”。“极致工匠精品 ”就是说价廉物美只有相对性,没有绝对性,而小米生态链的产品在相对性中无限逼近绝对性,追求工匠级的精品,寻找“偏执“工匠,运用“精致”技术,创造“极致”产品。“极端协同共振”是指小米生态链营造了一个高效一体化协同的最佳运营模式,从一家企业的运营来看,前端营销需要高度品牌、广度市场与深度关系,中端研发既需要无限创意、跟进科技,又要善解人意、深解痛点,后端制造则需要品质、交期与成本的有序管控。雷军清楚小米优势在营销与制造,研发,尤其是初始研发创意则是生态链企业的优势,与生态链企业的战略联盟,使双方极端的优势形成融合与共振,在协同中将运营效率发挥到全新的高水平,支撑基于互联网的爆品放量。
“极度收放赋能”是指小米生态链实践了商业演进全新理念,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就是爱,体现在企业之间可能就是赋能,雷军一定深谙“舍与得”的矛盾与辩证统一,
最大手笔、最宽胸怀与最高境界的“放”,就是为了与生态链伙伴更长远共生、共存与共赢,小米袖长善舞的多维度、多方式与有周期的赋能谋略,体现了其对未来物联网世界的高瞻远瞩,也体现了其探索未知宏观商业世界是视野、胆略与勇气。小米生态链模式点、线与面三个层次的基因,分别揭示了小米生态链在微观产品、中观运营与宏观布局三个维度的核心密码。
二、生态链企业“选择”的七大原则
“用投资的方式,找最牛的团队,用小米的平台和资源,帮助企业做出最好的产品,迅速的布局互联网。”这是小米做生态链的初衷。俗话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什么样的企业最对小米的胃口?什麽样的企业最有利于小米大展宏图?如何管理生态链企业?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小米在选择与管理上体现了七项原则:
原则1: 市场大,热度高
小米生态链最初有三个目标:保持小米的品牌热度、提供销售流水的支撑、加大小米的想象空间。“先有紫米,后有生态链”,生态链最初是由“紫米”的充电宝开始起家,逐步发展的,选择充电宝的原因是因为潜在的客户需求量庞大,是手机用户的刚需;此外,小米倾向于选择行业热度高、关注高的产品,例如智能硬件,本来就是小米的挚爱,近年来小米孵化了多个领域的智能硬件,如:“智米”的空气净化器、“云米”的净水器、“飞米”的无人机等等。通过把控行业趋势,透视大市场机会,持续拓展新客户群,年轻客户群,帮助小米完成客户群的战略升级。
原则2: 痛点聚,全革新
雷军曾经说过,中国很多传统市场都可以重新做一遍,例如,国内存在很多“蚂蚁市场”,市场份额被无数家公司分占,产品“要么贵、要么差”。现有企业对市场的演进不敏感,漠视用户需求,导致很多产业级痛点长期得不到解决。云米开始做智能净水器前,市场已有的净水器都或多或少存在漏水问题,如果云米不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创造全新的市场,必须破釜沉舟解决痛点。云米集中跨专业团队针对用户痛点进行颠覆性的技术改进,同时试验3套方案,不断改进材料,最终研发出“集成水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回报。同时,由于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产品会对上游供应链进行再造,很多不规范、低价值的供应商会被清除出场,促进了产业链的升级。小米将更高、更严苛的产品标准带入传统企业,打破了原有的舒适区,产生了鲇鱼效应,激活了一个产业,改造了一个行业。
原则3: 绕手机,渐扩展
投资的产品以手机为核心,聚焦于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耗材三个方向。并都能与小米的核心产品手机相连接,产生关联,这就意味着生态链企业能与小米共享客户群体和销售渠道,也有可能给小米带来新的客户群。每一圈层的产品类型都不一样,载体不同,但背后的逻辑是相同的,即通过产品产生连接。
第一圈层:手机周边。耳机、小音箱、移动电源等等。具有供应链、客户群等多方面的天然优势,也是相对最熟悉的战场,同时,产品和手机有搭配空间,意味着生态链企业能够和小米共享用户群体。第二圈层:智能硬件。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电饭煲、无人机、平衡车、机器人。硬件智能化是趋势,小米也具有孵化智能硬件的能力,智能硬件能够通过小米手机控制,进一步实现连接。第三圈层:生活耗材。毛巾、牙刷、行李箱。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生活耗材的需求量会很大,另一方面,生活耗材产品的稳定性属性能够对科技公司的不稳定性进行对冲。生活耗材能够在小米销售渠道(小米商城、小米之家)购买。
原则4: 技术精,求极致
在管理团队的选择上,雷军往往采用“降维打击”的方式,即用最好的人、最专业、顶级的人才做看似不起眼的家庭智能硬件产品和手机周边产品,也就是“大材小用”,“杀鸡用牛刀”。这样做会带来一连串良性效应:
首先,顶尖人才会将更高、更严苛的产品标准带入传统企业,产生了鲇鱼效应,改造了一个行业。降维攻击时目标会设的更高,突破思维的天花板。其次,产品要求相对高设计、高品质,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用户需求与竞争不断升级,产品必须不断迭代,日臻完善,追求精品。第三,高品质产品无疑会提升销售规模,卖的多了,市场份额自然提高。
原则5: 相协同,共放大
小米不会寻找综合能力都很全面的公司作为生态链企业,这意味着,生态链企业都具备未来发展潜力和被赋能的空间;从另一方面讲,小米也能从生态链企业的持续成长中得到惊喜的回报。例如有些初创企业或者处于发展期的中小企业,研发能力强,但销售能力一般,这样能和小米形成互补,生态链企业为小米带来新的技术和研发团队,而有些企业虽有独到技术,但技术不全面,这时小米就对其进行技术赋能。
小米带给新企业的销售渠道、客户群和品牌背书,双方的综合成本都会大大降低。
原则6: 气质近,风格合
在团队成员的选择上,不赚快钱、沟通能力、执行能力、执着、前瞻性等等都是考核的重要标准。雷军一方面重视效率,生态链企业与小米之间的沟通顺畅和团队的执行力是整个生态链运行效率的保障,另一方面注重团队有无培养潜力,是否注重长期利益、专心打磨产品,是否生猛、勇于开拓。雷军早期习惯于投熟人,生态链企业是一个熟脸圈,随着扩张的需要,他开始寻找新种子,逐渐注重培养新人,打磨全新的团队,发掘新的人才,为小米的长期发展蓄力。
原则7: 文化似,基因同
小米用自身品牌给生态链企业背书,所以十分重视所投企业文化与小米文化是否合拍,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是注重粉丝文化,口碑营销。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粉丝文化是小米独特的营销方式,生态链企业的文化也必须与小米趋同,重视与粉丝之间的关系,小米渠道才能更好地对接到生态链企业;第二是打造高性价比产品。注重性价比是人的本性,小米靠此打开市场,生态链企业应首先借鉴。第三是打磨产品,产品为王。
小米的信念是,用心做产品,做到极致,不求暴利,不赚快钱,专心做好产品,坚决拒绝有“贪念”的人,那些想着快速融资、快速做大、快速上市套现、赚快钱的,再优秀、再权威也坚决不合作。生态链上的创始人,一种是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二次创业者,而不是一穷二白的年轻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还有一些“技术痴”,创业不单纯为了收益,而是自己真正的爱好和兴趣所在。
三、生态链模式演进的六大逻辑
逻辑1:时代呼唤---- 消费环境升级
小米生态链无疑是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的产物。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第三次消费升级,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娱乐、文化、交通、通讯、医疗保健、住宅、旅游等方面的消费,8090后的新生代与逐渐形成新中产已成为消费市场的主体,他(她)们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品质消费已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趋势,生态链企业模式无论在产品上、运营上,还是在产业链布局上,都顺应了未来物联网时代的召唤。
逻辑2:行业演进-----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为什么小米生态链企业有机会做大?因为中国的大市场,让众多企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好死不如赖活,无视行业、市场与客户的痛点。以插线板为例,主流产品又大又丑,30多年工艺不进步,公牛虽一家独大,但其产品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其他份额被无数中低端产品瓜分。小米在外观、工艺等方面追求精细化,简约化,最终生产出了性价比极高的小米插线板,产品上市形成爆品,一年之后,全行业争相模仿,设计追高端,工艺大改进,小米推动了整个插线板行业的革命。小米利用自己的电商平台销售,砍掉中间环节和价格,让消费者最快、最低价拿到商品;小米选择“爆品思维”,高品质、高效率系统提升生态链企业整体效率;小米把自身方法论传授给生态链企业,带领他们在不同的行业“搅局”,进而促使各个行业的商业演进。未来,小米改变的就不仅仅是生态链所涉足的领域了,可能是整个中国的制造业。
逻辑3: 战略定位----守正出奇的策略组合
小米的产品定义有一条重要的原则:“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也就是解决大多数人的刚需。小米聚焦的是正面与主流市场,生态链选择的产品品类都是标准化程度高的、通用的功能性产品,为规模市场奠定了效率基础。小米在产品设计上坚守理性,不在噱头上下功夫,小米坚信守正方能出奇,而出奇制胜,容易剑走偏锋。专注于产品的核心功能是“守正”,在守住大众市场的前提下,小米才开始制定价格、渠道、商业策略,这属于“出奇”。小米突出地方在于迎接大众市场的挑战,“夯实硬核”,提高核心技术,解决长期存在的用户痛点。同时击穿产品级痛点、产业级痛点、社会级痛点一直以来是小米追求的最高境界,。
逻辑4:团队打造——产品经理的综合素养
小米产品经理的职能较为宽泛,实质是“BU”业务单元负责人,从产品定义、产品过程开发、行业及市场竞争对手分析,产品数据的监测和分析,产品宣传、产品渠道推广、产品商务拓展,全方位负责产品的整个链条,保证产品市场的成功。例如,智米的定位是家庭环境电器解决方案提供商,因此在产品开发定义阶段就调动产业链上的优秀合作伙伴共同生产。小米产品经理能站在产业高度设计整条价值链,帮助生态链企业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格局、更远的战略打造产品,取得市场成功。
逻辑5;品质把控——生态链管理核心方法论
小米之所以能把上百家生态链企业风险降到最低,是因为小米能把品控做到最棒。小米是从整个产品研发的前端——即从产品定义、设计阶段就参与进来,提前制定企业标准,品控严格贯穿全流程,对工厂进行全方位评估,建立预警机制,QC(质量控制)驻厂,而并不是说产品都做出来了再做品控。很多生态链初创企业,品控团队都比研发团队组建的要晚,这导致产品品控无法从源头做起,当产品基本成型时,任何改动带来的成本都是巨大的。针对这个问题,小米派出品控专家团队配合初创企业做前期工作,从产品规格的制定阶段就参与进来,并同时孵化生态链企业自己的品控团队。
逻辑6:文化诉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纵览小米生态链企业,我们会发现,他们所坚持的从文化理念到具体的方法论都贯彻着四字核心——“工匠精神”。小米和生态链企业有很多像雷军一样的“有洁癖”的工程师,他们天生对外形非常敏感,眼光犀利,追求极致,有信仰,容不下一点瑕疵,不会以普通消费者的视角去看产品,而是死磕细节。正因为他们的挑剔,小米的产品可能会晚上市很长时间,小米追求的就是高档次的精品。在小米的引导下,生态链企业的团队与产品都凝聚了浓郁的“工匠文化与精神”。大数据时代扑面而来,未来科技的发展可能会不可思议,高技术、高品质必然伴生高情感、高素养的文化内涵,小米生态链的工匠精神就是闪耀在科技时代的璀璨之光。
四、小米给生态链企业的七类赋能
1、团队赋能
吸引各路人才是小米成立之初最核心的战略,也是如今小米最引以为傲的核心竞争力。小米通过六年的实战得到了一支强大的、集合各领域人才的精英团队,在组建生态链的过程中,小米可以根据每家生态链企业团队的优势和劣势帮他们调配人才、组建团队,用最合适的人给每个团队最恰当的帮助。
2、品牌赋能
生态链的很多企业都是初创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有着不错的技术背景却缺乏社会影响力和信誉积累,很难的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小米作为一家在具备了相当强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的公司,自然能够从多方面为生态链企业进行品牌赋能。
1. 背书:以小米的品牌效应给生态链企业商业行为做担保,具体形式可分为融资背书、产品背书、供应链,通俗地讲,有了小米“撑腰”,在圈子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容易、方便些。
2. 粉丝:小米有超过3亿的用户,尤其是铁杆“米粉”更是生态链企业难得的持续销售群体,“科技发烧友”们对于小米产品的信任和追捧超乎想象。
还是拿Yeelight举例,与小米合作的第一款智能灯泡在一天之内卖出了4万支,而在这之前,同样的概念灯泡在京东上一个月只卖出500支。
3. 热度:在信息爆炸、热点分散的时代,对任何公司来说,被持续关注、有热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加入小米生态链后,初创企业就可以因此“蹭”小米的热度,迅速利用小米的流量效应为自己的产品打开市场。
3、供应链赋能
在生态链概念成型以前,小米的供应链主要是针对小米手机服务的,而作为当前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手机市场对于供应链的要求是最高的,可以讲,电子领域最为高精尖的技术都集中在手机上,而当小米把手机供应链做通之后,拥有了大量制造供应链体系的资源,再做其他产品就相当于“降维打击”,一方面成本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全球最为优质的供应链系统都能为己所用,品质好,效率高。而普通小企业没有整合供应链的能力,在整个供应链上也缺乏话语权。
例如:在华米开始做手环之前,手环的成本很高,进口手环上千元左右,而通过小米的供应链赋能,华米能够用小米的优质供应链批量生产手环,成本控制的非常低,零售价在100元以内,一年卖出1200万只。
4、渠道赋能
对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而言,经营销售渠道的成本无疑是巨大的。而加入小米生态链之后,生态链企业就可以使用小米的营销渠道,线上渠道有小米商城,线下渠道有小米之家,不仅销量大幅度提高,也可以销售成本也可以因此大大降低,甚至降到零。
5、资本赋能
近年来小米得到了资本界的大量关注和支持,当生态链企业遇到资金周转问题时,小米会对生态链企业投资,帮助其继续进行规模量产,并利用手中资本界力量对生态链企业进行资本赋能。小米生态链的投资人团队是由工程师组成的,一般的投资人看重团队、数字、回报,而工程师更看重产品、技术、趋势。只要小米觉得产品有潜力,就会投资,直至规模量产。企业在加入生态链以后,由于得到了小米的支持,没有财务限制,打磨产品时间周期大大延长,这更保障了产品的质量。
6、技术赋能
小米一方面把产品研发下放到生态链层面,让生态链企业自主研发产品,另一方面主动技术赋能给生态链企业。而那些生态链企业本身很弱小,小米通过这种连接的方式,把外部的技术资源整合起来,来应对研发能力强大的企业,从而弥补自己的短板。
7、商业赋能
小米一直以来的理念就是“产品为王”,如果生态链企业的产品最够优秀、拿得出手,也会给小米带来新的客户群,进而完成客户群的转型升级。
1. 用户群分析。小米会帮助生态链企业分析所面对的用户群特征,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找到用户痛点,对用户群需求和人性进行精准把握,进而进行精准功能设定,直指产业级痛点。
2. 工业设计。小米产品的工业设计是很有特点的,简洁干净的风格,在小米的产品上体现得非常强。小米现在把自己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和能力去赋给这些生态链企业,它们对产品的理解比较强,能够想到一个产品怎么做出来,哪些功能是冗余的,哪些功能可以去掉或简化,能做出核心价值突出、成本又低的产品,怎么定义产品才能比传统的产品更有竞争力。
小米的宗旨是,“守正方能出奇”,在进行特殊功能研发之前必须解决大多数用户的痛点,即满足80%用户的80%的需求。
例如华米,在进行第一代手环的产品定义时,运用80%——80%原则,以刚需“计步、测睡眠、闹钟”为核心,去除了不必要的复杂成本。
3. 方法论:小米形成了一整套如何做产品、如何卖产品、如何吸引粉丝的方法论,生态链企业可以沿用小米模式,复制小米成功经验。
l 提高用户生活质量与便捷度。
l 坚持高性价比
l 单品爆款
l 顶层设计
智米是做产品的顶层设计,邀请产业链合作伙伴按照统一的设计进行研发和生产。像小米的思路,手机的摄像头传感器是索尼的,处理器是高通的,把行业内的技术做整合,最后产出成品,品牌还是自己的。
以上就是吴越舟解密小米生态链:全面剖析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吴越舟解密小米生态链:全面剖析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