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 月10日,驻伊朗大使常华就伊沙复交等问题接受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记者专访 。主要内容如下:
问:4月6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集体会见来华举行伊沙外长会晤的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伊沙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伊沙在中国斡旋下复交在国际上引起热烈反响。请您介绍一下中国政府处理这个问题的政策和动机。
常:为响应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支持伊沙改善关系的倡议,并根据习近平主席同伊沙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和沙特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于3月6日至10日就改善两国关系在北京举行对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同伊沙双方分别会谈,并主持对话开、闭幕式。在中伊沙三方共同努力下,伊沙北京对话取得重大成果。此后,中方持续支持伊沙双方继续增信释疑,按照“北京协议”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缓和关系的道路上不断迈出新步伐。4月6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集体会见来华举行伊沙外长会晤的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会晤后,秦刚见证伊沙双方签署联合声明,两国宣布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翻开了伊沙关系新的一页,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普遍赞誉。
中方积极推动伊沙北京对话,其初衷和根本出发点就是劝和促谈,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事实和历史反复证明,“拉一派、打一派”“分而治之”“阵营对抗”从来不是处理安全问题的正确方式,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才是谋求世界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伊沙北京对话为解决全球安全问题提供了范例和新思路,中方将继续尽己所能,为伊沙双方提供必要支持,为促进中东安全稳定贡献力量。
问:由于美国等域外大国的干涉,中东地区多年来面临安全挑战,安宁与和平成为部分国家的奢望,因而每次致力于和平的外交努力都是有益的,都令所有地区国家感到欣喜。但据西方媒体报道,部分美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这次斡旋挑战了他们在西亚地区的利益,甚至妄称要破坏伊沙恢复外交关系的努力。还有西方媒体称中国的斡旋只是为确保自身能源安全,您如何看待这些观点?
常:美西方利用舆论霸权,操控炒作争议话题,进行欺骗性宣传,持续干预中东民众认知,这是他们维护自身霸权的一贯伎俩。在伊沙北京协议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欢迎之时,鼓吹中国“为了能源介入中东”,充分体现了某些国家政客和媒体的居心不良。
外部干涉是破坏中东地区安全稳定、影响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美国在中东犯下严重侵犯人权等诸多罪行,给地区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永久性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我们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有影响的域外大国要尊重中东国家主权,不要干涉地区国家内政;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不要搞单边霸凌制造矛盾;要尊重中东历史文化传统,不要制造文明隔阂。
中国作为中东所有国家的好朋友,在本地区没有私利,不搞“小圈子”,始终致力于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始终是善意、可靠的斡旋者,坚定不移支持地区国家坚持战略自主,加强团结协作,摆脱外部干涉,真正把中东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问:在您看来,伊沙时隔7年恢复外交关系对西亚和世界其他地区有何好处?中国的建设性作用能否扩大到地区其他问题,例如也门问题、叙利亚和沙特改善关系等?
常:伊沙关系改善有三大利好:一是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提供更有力保障,对增强地区国家团结合作、缓解地区紧张局势具有重大意义。二是为世界各国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矛盾提供重要示范,顺应民心,符合时代潮流和地区国家共同利益。三是为倡导全球安全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精彩实践。伊沙握手言和的一小步,也是人类跨越冲突、实现和解的一大步。
阿卜杜拉希扬外长和费萨尔外交大臣赞赏中方展现大国担当,支持伊沙成功举行北京对话,感谢中方再次为双方重要会晤提供有力支持。表示将推进落实“北京协议”,持续改善双边关系,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安全稳定。中东国家高度评价中方发挥的积极作用,认为这对促进中东地区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鼓舞了中东国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实现共同发展。
受伊沙和解影响,中东地区的对话、缓和及关系正常化势头得到加强和深化,近期中东“和解外交”频现。我们相信,无论问题多复杂,挑战多尖锐,只要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进行平等对话,就一定能够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中国将一如既往展现大国担当、维护正义、主持公道,支持中东国家通过对话协商推动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我们愿做中东安全稳定的促进者、发展繁荣的合作者、团结自强的推动者。
问:美国将中国视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企图在各方面限制中国的力量和影响力。对于西方媒体猜测中国借美国在该地区影响下降的机会,利用“权力真空”谋求在中东发挥更大影响,您作何评价?
常:中国始终认为,中东不存在一些国家鼓噪的所谓“权力真空”,中东人民才是地区前途命运的主人,国际社会应该尊重地区国家和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作为地区国家的战略伙伴和真诚朋友,中国完全尊重中东国家的主人翁地位,不会去填补什么所谓的“真空”,也不搞排他的“小圈子”,不谋求地缘私利,始终在地区发挥建设性作用。
问:请您介绍一下中伊全面合作计划的最新进展,您如何看待这份文件的实施前景?
常:今年2月,伊朗总统莱希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同莱希总统举行了会谈,就推动落实中伊全面合作计划达成重要共识,并共同见证双方签署农业、贸易、旅游、环保、卫生、救灾、文化、体育等领域多项合作文件。双方还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联合声明》。中方愿同伊方落实好两国全面合作计划,深化贸易、农业、工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务实合作,进口更多伊朗优质农产品。
我认为,中伊全面合作计划意义重大、前景广阔,这份计划规划了双方长远合作前景和路径,为中伊未来合作提供宏观的框架。两国元首会晤成果和共识将带动中伊务实合作提质增量,促进共同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问:“一带一路”倡议被认为是中国政府最重要的全球战略之一,受到世界多国欢迎。评估表明,伊朗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促进互联互通,伊朗如何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常:伊朗地处陆海丝绸之路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历史上,中国和伊朗两国人民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友好交往,结下深厚友谊。2016年习近平主席成功访伊,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
近年来,中国和伊朗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丰硕。去年6月,首列宁夏至伊朗“跨里海”国际货运班列开行,打通了宁夏“跨里海”进入伊朗的国际物流新通道;去年10月,伊朗阿巴斯港发往甘肃兰州新区的海铁联运回程货运班列驶入兰州新区铁路口岸,首次打通了“伊朗—连云港—兰州新区”海铁联运国际物流通道。今年2月,习近平在同莱希总统会谈时指出,中方愿同伊方继续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促进互联互通,扩大人文交流。我相信,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伊两国“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有着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
问:莱希总统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多项协议。伊朗经济面临的问题部分是由金融和银行遭受制裁造成的。伊朗同俄罗斯等国已同意在双边贸易中直接使用本国货币结算。中国是否愿意与伊朗建立这种取消中介货币的贸易机制?
常:美国出于维护霸权的需要,大搞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肆意对特定国家、组织或个人实施制裁。截至目前,美国已对世界上近40个国家实施过非法经济制裁,全球近一半人口受到影响。经济制裁和“长臂管辖”是美国打压竞争对手和干涉国际正常商业交易的工具,彻底背离美国长期标榜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单边主义、唯我独尊、倒行逆施的霸道做法正引发国际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批评和反对。随着美国政府越来越多地将美元作为维护其地缘政治利益、遏制其他经济体发展的工具,外界对美元的信任度急剧下降,许多发展中国家欲放弃将美元作为贸易中主要贸易货币,全球贸易中的“去美元化”进程正在加速。这是美国将美元作为经济胁迫和地缘政治博弈工具的必然结果。中方一贯反对美国对伊朗施加非法单边制裁,将在国际法框架内继续同伊朗开展互利合作,推动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新时期取得更大发展。
问:考虑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您认为中方会否斡旋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冲突,提供解决方案?
常: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中方近期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吸纳了各方合理关切,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认同。乌克兰方面也积极评价中方推动停火止战的努力,表示重视中乌友好关系,希同中方保持沟通。
今年3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主席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一次世界瞩目的友谊、合作、和平之旅。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就乌克兰危机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习近平主席指出,历史上看,冲突最后都需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越是困难重重,越要为和平留下空间;越是矛盾尖锐,越不能放弃对话努力。只要各方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平等、理性、务实对话协商,就一定能找到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合理途径。俄方高度评价中方秉持客观、公正和平衡立场,表示俄方认真研究了中方立场文件,对和谈持开放态度,欢迎中方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两国元首会谈后签署联合声明再次强调,联合国宪章宗和原则必须得到遵守,国际法必须得到尊重。俄方重申致力于尽快重启和谈,欢迎中方为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积极作用。
以上就是常华大使就伊沙复交等问题接受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专访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常华大使就伊沙复交等问题接受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专访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