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规模越来越庞大,其中超过5000家中企选择退出市场,进口总额也突破了3万亿。然而,随着国产芯片的日益发展和壮大,国产芯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场技术角逐将决定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也将深刻影响我国整体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
5000家中企选择退出,进口总额突破3万亿,国产芯片怎么了?
芯片规则的实施,看似表面上只针对华为,实则瞄准的是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美日荷达成最新的光刻设备协议、老美提出的限制范畴涵盖到了4G、WiFi、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从这些方面就能够看出端倪了。
在不断升级的芯片规则下,国内企业深刻领悟了自主化技术的重要性,国家不断地将战略重心转移至科研领域,也创造出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根据专业机构数据统计,2022年全球每新增20家半导体企业中,就有19家来自中国。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22年国内芯片进口总额同比下滑了5.48%,但还是超过了达到了4156亿美元,将近于3万亿元,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国产芯片的突破,2022年累计砍单超过了970亿颗芯片。
虽然有970亿颗国产芯片加以利用,但芯片进口额依旧位列所有进口能源之首,按道理来说国产芯片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没曾想却有超5000家企业相继退出,难道一切的繁荣都是假象?
国产芯片产业现状华为5nm的麒麟芯片诞生之后,直接成为了全球半导体领域最闪亮的那颗“新星”,但可惜好景不长,在台积电全面断供之后,海思半导体就失去了营收的能力,华为手机不再支持5G网络接入,各项业务也只能依靠库存芯片来维持。
但也就是有了这么一遭,让中企彻底看透了“西方企业”,只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自主化”上,不敢再全面依赖于高通、英特尔、AMD等美芯,经过了三年多时间的发酵,连锁反应已经全面到来,身处于供应链中的企业无一幸免,美企的遭遇更是一言难尽。
从2020年开始,中企开始大面积采用国产芯片,这也加速了国产化体系的成长,大量的资本开始涌入半导体领域,数据显示全球每新增20家芯片企业,就有19家来自中国,而在新势力开源RISC-V中,同样超过8成的高级会员来自中企,华为、阿里等企业赫然在列。
在看到这些数据之后,国人一度看到了崛起的“希望”,然而面对大额补贴的“诱惑”,注定了会有很多“浑水摸鱼”的人,根据国内的调研机构显示, 2022年累计注销的芯片企业,突破了5000多家,同比增长了一倍多。
这样的数据让人“细思极恐”,“弘芯事件”有可能已经在大面积的上演了,很多新注册的企业打着“科研”的名号,很有可能是在“行骗”,目标直奔着芯片补贴和投资人的钱而去的,毕竟现阶段任何人都能随便的去注册一家公司。
2022年累计砍单了970亿颗芯片,单纯看这个数据是挺不错的,但实际上同比下滑了15%,在进口份额上还是超过了3万亿元,同比下滑比率仅为5.48%,要知道这还是芯片被限制出货的情况下的数据,要是相关限制放开了,可想而知会是什么结果。
综合来看国产芯片的实际困境,并没有得到解决,得到的只是一组“漂亮”的数据,类似阿里、华为、紫光展锐、中芯国际等等,专心在搞研发的企业真的不多,那国内如何才能解决困局呢?
国产芯片产业该如何努力虽然取得的效果不明显,但还是有对应成绩的,国产芯片的使用比率和产能的确是有在切实提升,在华为带头使用国产芯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自主化产品得到了认可,有销路才能够有提升的空间。
当然5000家企业的退出,并不意味着都是“浑水摸鱼”的,绝大部分是因为资金方面的问题,芯片研发本身就是“重资产”行业,需要尖端技术、足够的资金的同时,更需要大量的时间沉淀。
华为每年超千亿的研发经费,在过去的几年大部分都被投入到芯片产业中,可以见得要想在半导体领域取得成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特别是在供应链相对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中。
好在目前国家调整了策略方针,其一深耕细作于硅基芯片领域,适时去突破光刻机、制造工艺等等瓶颈,其二逐步将重心转移到颠覆性的技术研发上,类似于光子芯片、超导量子芯片等等,通过类似的渠道弱化西方国家的优势。
芯片规则的实施,强行将中企移出供应链,美企承受了巨额的损失,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实际的经营,这也恰巧是中企突破的机会,脚踏实地加强对于基础科学的研究,国产芯片终会有出头的一天,对此你们是怎么看呢?
以上就是5000家中企选择退出,进口总额突破3万亿,国产芯片面临挑战?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5000家中企选择退出,进口总额突破3万亿,国产芯片面临挑战?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