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灵活就业,并且企业也倾向于雇佣灵活就业者。然而,与正式企业职工相比,灵活就业者在社会保障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陷阱。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避免这些陷阱,2023年发布的新规定为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者参保设立了五大区别。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五大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避免社保陷阱。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社保了,但是我们参加社保的方式有两种,企业职工身份和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这两种参保参保方式实际上有以下五大区别,早点了解,可以避免入坑。第一,单位职工是强制参保,不参保是违法行为。《劳动法》中有这样一句话:
(第七十二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从法条上来说,参加社会保险既是用人单位的义务,也是劳动者的义务。
职工只要和单位建立起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应当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
所以,职工不要被单位的一些花言巧语蒙骗。并不是说职工主动申请不缴纳社保就可以的。
即使职工签订了主动放弃社保的协议书或者申请书,职工依然可以事后维权,要求补缴社保。
没有缴纳社保,会大大影响职工的养老金待遇。如果因为自己有一些不合法的承诺而放弃了社保,吃亏的是自己,还是建议大家通过维权补缴的。
第二,挂靠社保是违法行为。有一些灵活就业人员可能会想,我为什么不找一个单位挂靠社保呢?自己掏钱,也没什么大不了。其实,如果不是单位职工的话,挂靠社保是一种违法行为。
2022年3月18日开始实行的《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就明确,通过虚构劳动关系,骗取参保资格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如果进一步涉及到骗取社保基金,比如说生育保险待遇、养老金待遇等等,不仅仅会被追讨有关待遇,还有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灵活就业人员可选择缴费基数和参保种类。可能很多人忽视了参保的种类。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职工必须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只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特别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目前几乎所有地方都已经将生育保险并入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是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的医疗保险却不包括生育保险待遇,因此缴费比例可能会低一些。
另外,社保缴费基数,单位职工要按照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月均值来确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来确定,是不可以自己选择缴费基数的。
但是国家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从当地的缴费基数上下限中自由选择。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为了省钱起见,选择的是最低缴费基数。
第四,灵活就业参保更省钱。其实上面都已经提到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参加社会保险可以少参加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另外,一些地方还会专门为灵活就业人员建立不含医保个人账户的医疗保险,这都能够减轻一部分负担。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一般是本人选择缴费基数的20%。对于单位职工来说,合计缴费比例是24%。这一方面灵活就业人员又可以省下一部分钱。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保,如果是两年内未就业的大学生以及各类就业困难人员,都可以申请一定时限的社会保险补贴以减轻缴费负担。这可比以单位名义参保更划算。
第五,女性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年龄和企业职工不同。这一部分我不想多说,女性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年龄并不包含在1978年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文件中。后来在2001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她们的退休年龄是55周岁。如果是单位女性职工的话,非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退休年龄则是50周岁。
不过,很多地方是有身份转换的确定机制。像山东省的女性灵活就业人员,只要单位参保10年以上就可以按照50岁退休。
以上就是“五大区别”,希望大家能够了解,避免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