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犯罪情况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名胜古迹成为了世界各地游客前来参观的热门景点。然而,也不断有人因为个人恶意,破坏或者损毁名胜古迹,严重影响着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同时也影响了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尊重。2. 犯罪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犯罪的罪行属于破坏文物罪,最高可处死刑,最低则为拘役或者管制。3. 判刑标准
在具体的判刑标准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破坏文物罪”中的罪责分为三个层次,即: (1)不重大的扰乱文物市场秩序、塑像、石碑、题刻、牌匾等文物造像的损坏、破坏价值一定的古代建筑构件的或者无价值古建筑的毁损,或者者损害墓葬的。处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越权行使职权罪等罪行的基础上,分别可以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 (2)对文物市场秩序有严重扰乱,破坏比较有价值的文物或者比较有影响的古代建筑构件的,或者损害比较有特殊价值的墓葬的。可参考意志犯罪法关于意志权重罪与一般意志犯罪的区分标准进行认定,多判期徒刑3个月至3年; (3)破坏比较有特殊价值的文物,如国家重点文物,具有重大影响的故居等古代建筑的构件及古迹的,或者损伤、破坏具有国家特殊意义的墓葬,最高可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同时也视情节轻重给予一定的罚金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等其他切实可行的惩罚措施。4. 总结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而破坏文物罪是我国法律界对于保护文物遗产的一项强有力的措施。各地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和司法公正这一指导思想。